暗涌之下:抗争的意义

从前夜凌晨到今天,舆论场上的交锋,竟让我在恍惚间有了一种一下回到12年前公知遍地横行的幻觉。 原来,我们的对手,不仅没有死绝,而且还藏得更好,藏得更深。 在一份又一份精心炮制的宣传制品中,看到的不仅是对手的狡猾和无耻,更让人失望地看到大多数人在群体性的情绪化事件中并不具备抵御这种立体思想进攻的能力。 失望,是因为那些人,是我乃至更多跟我一样的人所想守护的对象,而我,在他们眼里,却更像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权力帮凶。 在被煽动起来的汹涌浪潮铺天盖地面前,感觉自己就像一叶孤独的扁舟,但是,哪怕就只有一叶扁舟,我也要在这浪潮里劈出一道缺口,让那些已经被浪潮淹没的同伴看到,这里至少还有一个人,不愿意屈服。 这些日子,在我脑海里不断回响的,是田间的那首: 如果我们不去战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而此刻,我们要对面的敌人,不仅比上一个更凶残,而且更狡猾。 他们不但要用刺刀将我们从肉体上消灭,更要歪曲和改写所有的历史,将那些所有跟他们对抗过的人丑化乃至妖魔化成十恶不赦的恶魔。 正如同他们对待原本属于我们一员的人进行过的偷换和改造一样。 我们的对手,一步一步地截
 2020-02-08  

不要再让李文亮医生的离世成为一场人血馒头的陋剧

李文亮医生,经全力抢救无效,还是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了。 我跟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一样,悲痛,甚至悲愤。 我的悲愤,一是来自李文亮当初遭遇的不公对待,但还有更多的,是来自于看到,很大一批人渣,他们只是把李文亮医生的离世,当作一件可以利用的工具,去实现他们自己带有政治目的的工具。 他们在乎李文亮医生的死吗?他们在乎李文亮医生还有被感染的家人正在抢救吗?他们在乎中国今天还有31161例确诊病例还在等着我们去治疗吗? 他们不在乎! 他们只是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事件,包括李文亮医生的死,攻击他们一直想要攻击的所谓体制。 整个武汉市政府在抗击疫情中有没有暴露问题,有,而且很多,每一个阶段都很多! 但那些借李文亮医生之死,或明或暗把矛头指向这次抵抗疫情主体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快更齐心地战胜这次疫情,不是帮我们去救治更多的人,他们只是想借此煽动和颠覆他们一直想颠覆的东西。 他们只是想借此撕裂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对立情绪,在最需要我们集中全力去抵抗疫情的时候给民众和政府制造出巨大的人为隔阂和强烈的不信任感。 他们就是这样丑恶地一边大言不惭地假惺惺地装出悲痛,一边疯狂炮制出各种
 2020-02-07  

关键时期!请坚决抵制且不要转发任何境外可疑渠道消息!

一周之前的1月26号,我在那篇《程克定、邱香果、新型肺炎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在我个人网站的完整版里面就已经发出过预警: 背后的黑手,一定会利用公众对于P4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无知,将脏水导向我们国内的P4实验室。 在经历了2016年的两次重大小概率事件,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之后,我针对整个海外的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舆情监测平台去监控主要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账号和热点信息流。 背后真正操纵舆论的人,是不可能用他们自己的账号干脏活的,但要影响和操纵舆论,他们必须得有一批黑手套。 那么,即使在无法追踪和检测最初来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根据多个可疑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去勾画他们的联接图谱。 只要多个被纳入监控的敏感信息源在短时间内同时触发同样的预警,就可以判断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舆论操纵正在进行。 在对特朗普twitter的监控上,这套系统已经多次证明过自己的可靠性。所以,7天之前发出的预警,确定性非常高。 随着目前对这次病毒的研究和分析逐步深入,病毒真正的来源一定是会暴露出来的,不管最后我们会不会选择公布。 而在那之前,境外的敌意组织一定会大规模地同时在境内外的社交媒体上
 2020-02-02  

脱欧只是开始,真正的结局可能是:五眼合一

也许所有人的目光最近都聚焦在武汉太久了,我们其实有必要将视线暂时移开,不能忽略世界其他部分正在发生的变化。 有一个地方,在我看来,是值得引起重视的,英国。 英国1月31日23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今早上7点钟,英国正式脱离欧盟,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也为我4年多对英国脱欧这个过程的观察画上了一个句号。 最早写英国脱欧的可能性,已经是4年前的2016年06月12日那篇: 《退欧,英国唯一的生路》, 然后是脱欧投票前夜,2016年06月23晚上连夜写的,如没记错,应该是国内唯一确定英国会脱欧的预判: 《关于英国退欧,万一你们都错了呢?》 最后一篇是去年4月份脱欧僵持不下时写的: 《关于英国脱欧:脱,必须脱,而且是硬脱!》 回顾自己这几年写英国的文章,可以说早期两篇的观点尚有些不够成熟,但似乎也没有影响到最终的判断,当然,最后没有硬脱,据说是有协议,但具体是什么协议,现在还没有特别明确。 而对于英国一定会脱离欧洲这个判断,我为什么一直非常坚定,不仅仅是因为在英语系国家呆的时间比较久,更来自于对这个精明而狡猾的民族的统治阶级的了解。 然而,英国的脱欧,不是一幕大戏的结束,甚至,它连结束
 2020-02-01  

清醒地痛苦:被拱手让出的科研数据和话语权

很多以为资本主义锚定的是金钱,这可能是千百年来对资本主义最大的一个误解。 所谓资本,看似跟金钱密不可分,但其实,真正支撑起资本运作的一整套社会体系的,不是金钱,而是人内心的贪欲。 人钓鱼,用的是饵,而掌握资本的人,用来钓人的,是每一个普通人内心的各种欲望。 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资本早已脱离了早期靠赤裸裸的金钱作为工具。 如同金融市场中,用钱去堆股价的人,被称作傻庄,真正顶级的猎食者,操纵的,永远是人心。 不是钱,而是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造就了K线的波动。 眼中只看到了钱的人,连这个世界的门都没有进去。 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欲望,设计规则的操纵者,就给你放上什么饵,来等你上钩。 这就是所谓西方文明真正的社会规则。 在我看来,只要金字塔状的资源分布和社会结构不曾改变,那么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实不过是奴隶社会的一个变种,其中的变量X,不管是用“奴隶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不过,以前吃人,用石斧,现在用刀叉;以前奴役奴隶,用绳子和皮鞭,现在,连绳子和皮鞭都省了。 只要捏住人内心的对欲望的追求,他们就会乖乖送上门来俯首帖耳。 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话来说这些,是因为我们如果不明白
 2020-01-31  

从阴谋出发,在阴谋中认识世界

很早之前已经写过一篇《为阴谋论正名:政治的精华在于阴谋,民主的真谛在于操纵》,但是面对最近各种纷纷扰扰的各种说法,我觉得,仍有必要,重新再去论述这个话题。 如果一个骰子,掷了10次,全部都是6点,你要是去问一个数学家,他会告诉你,虽然概率非常小,但这在概率上完全有可能的,他甚至可以用公式和计算来写满10页告诉你为什么就是可能的,背后不存在什么阴谋。 但你要是去问开赌场的赌王何鸿燊,他肯定百分百告诉你,扔10次都是6点,那这枚骰子肯定是给出老千的人做了手脚啦,死蠢。 这个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背后都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一些你能在公开的渠道得到确认,但并不是所有事情的起因我们都能透过公开渠道得到答案的。 世界的运行本来就是一个黑盒。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输出的结果,但最初的输入条件和中间经过了盒子内部什么函数的运算,我们是看不清的。 在我看来,武断地把所有尚未得到考证的结论,一棍子全部都打死,归类为所谓的“阴谋论”,恰恰是一个最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的目的就是服务于阴谋背后的既得利益者阻碍更多的人去发掘世界的真相。 在前几篇的评论里,我曾经回复过一些读者,有没有经过人为改造,与这件事里面有没有人为
 2020-01-30  

程克定、邱香果、P4实验室、新型肺炎爆发与世界性经济危机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没有来的原因:中国强大的逆周期扩张能力》,里面说过: “历次经济危机背后,都是欧美的统治阶级为了利用泡沫的诞生从普通人手中掠夺财富和泡沫破灭对优质资产的打压从而获得廉价收购的机会而周期性诱发的波动。 如果不相信这个前提,那么后面可以忽略不看。如果认可这个前提,那么下面的结论就很好理解了。 经济危机为什么还没有发生的缘故其实很简单,在最近这10年,全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头逆周期扩张能力极其恐怖的国家:中国。 出于对中国这种强大你周期扩张能力的忌惮,实际上迫使了欧美的统治阶级不敢轻易再制造出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就在这种不死不活的垃圾时间中假装自己在复苏。 嗯,他们挺痛苦的,因为出现了中国这么一个怪兽,硬生生挡在他们剪羊毛的路上,刀都举起了几次又被迫放下,我们也挺无奈的,都准备好了很多弹药准备趁着危机再捡一波漏,顺便再买买各种资源,却一直没等到它崩。 对于欧美的统治阶级来说,在没有找到办法限制中国这种逆周期扩张能力之前,恐怕是不会再来一次经济危机了。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限制中国的这种能力呢?我懒得打字了,就截图吧。” 两年后回过头看来看,当时聚焦于若
 2020-01-26  

关于武汉疫情:一个好消息和一个我为什么不悲观的理由

大家已经紧绷了很久了,所以还是说点不一样的东西吧,一个已经公布出来的好消息,和一个是我自己为什么不悲观的理由。 公开的消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网站1月25日宣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老药和中药。 由蒋华良院士、饶子和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30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药物,其中包括12种抗HIV药物等老药,以及虎杖、山豆根等中药材,建议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予以考虑和关注。 研究团队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测试,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加直接的指导。 另外一个,是我自己重新审视了武汉的死亡案例之后的一个推论。 这是截至2020年1月24日24时的数据,有一天的延迟,今天的今晚才会出来,不过并不影响结论。 我希望你们仔细看这些具体的案例: 陈某某,男,70岁,2020年1月19日因“咳嗽、发热4天”入院治疗,入院时患者高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感染病灶,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予以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但治疗
 2020-01-26